7月17日以來,河南多地出現暴雨和大暴雨,鄭州、焦作、濟源等地出現了特大暴雨。鄭州三天降雨量617.1mm,以往全年平均降雨量640.8mm,相當于三天就下了以往一年的量。
災害發生后,習近平總書記對防汛救災工作作出重要指示,要求始終把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放在第一位,迅速組織力量防汛救災,妥善安置受災群眾,嚴防次生傷害,最大限度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。
雖然這場災難突如其來,但全國人民“守望相助,風雨同舟”,此次河南暴雨的防汛救災中,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發揮了重要的作用。
北斗短報文為防汛救災提供通信保障
河南暴雨沖毀了大批通信設施,造成鄭州、新鄉等區域通信信號、氣象觀測部分中斷,北斗短報文憑借受環境干擾小的優勢,有力保障了極端天氣情況下災區氣象觀測、雨水情、水文氣象數據的穩定傳輸。
截至7月28日,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共向地市氣象部門傳輸氣象觀測數據2115條,向省交通運輸廳航務局傳輸水文氣象數據9743條,向省水利廳傳輸雨水情數據116596條,其中7月20日一天傳輸數據就高達26481條,為災區的抗洪救災調度指揮提供了支撐。
北斗高精度定位為防汛救災提供技術支持
河南鞏義市遭遇持續暴雨,鞏義山區原來埋在地下的20公里次高壓燃氣管線部分裸露在外,一旦暴露管線發生泄漏,不僅可能造成火災,還將影響到災區居民的天然氣使用。
對此,依托于我國建設的北斗地基增強系統“全國一張網”,無人機按照指定的管線路線實現精準飛行,工程師再根據無人機拍攝的大量帶有高精度時空標簽的視頻和照片,對重點區域的燃氣管道進行了三維建模,搶修人員當天根據這些信息,發現了疑似十幾處管線風險點,及時制定搶修救災方案。
今年在減災防災方面,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憑借兩大特色服務,一個是短報文服務,另一個是高精度應用,起了特別重要的支撐作用。短報文服務是在沒有任何地面移動通信網支持下可以發送短信,北斗三號系統短報文服務有一個很大的提升,單次可發送14000比特(1000個漢字),可以傳圖像、發語音。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有全球的星間鏈路,能夠實現全球短報文通信,世界任何一個地方都可以依靠北斗實現通信。高精度應用是基于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地面建有一張高精度增強網,中國境內有接近3000個地面站,最高精度能夠實時達到厘米級,事后處理可以達到毫米級。在毫米級的精度上,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加上相應的輔助設備,可以進行實時的形變監測,起到提前預警作用,為搶險、轉移人員贏得時間。